天一懷德,致敬親愛的老師們
時間:2024-09-09
17:28
來源:海曙新聞網
瀏覽次數:
天一閣園區內的尊經閣曾經是寧波府學的藏書樓,是傳承儒家文化和教育的重要場所,也承載著莘莘學子對圣賢的追慕。
在第40個教師節即將到來之際,9月7日,天一閣書院組織20組親子家庭共讀尊經閣的前世今生,同敬“至圣先師”孔子。
“尊經閣一共改過幾次名字?”“尊經閣建筑形制是什么?”“尊經閣里懸掛的是誰的畫像?”文化傳播志愿者劉波以三個問題切入,吸引現場家長和孩子們的興趣。
“尊經閣先后易名十次,最初名為‘五經閣’,后改名‘稽古堂’,因宋高宗屢次頒布御書并用來藏之改名‘御書閣’,1292年重建后改名‘尊經閣’,明洪武二十一年重建后改名‘稽古堂’,成化年間改名尊經閣,嘉靖九年因欽頒御制《敬一箴》改名‘敬一亭’,清乾隆九年再次重建,恢復原名‘尊經閣’。尊經閣現在不存放書籍,兩旁的展柜里擺放著1935年以來重修天一閣時期的老照片,廳堂中間懸掛的是‘至圣先師’孔夫子仲尼的畫像。”
伴隨著劉波對“韋編三絕”“學琴于師襄”等孔子勤學故事的生動講解,現場的兒童被深深感染。“原來尊經閣有這么多的故事,孔子太偉大了。”現場一位小朋友很激動地說。
參觀完尊經閣后,參加活動的家長和孩子們在來到天一閣書院,聆聽劉波講授“府學文化和古代科舉制度”。最后,現場小朋友在手工老師的示范和家長的輔助下,完成了自己親手制作的“,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文字鎏金戒尺。
“育人育心,潛移默化,春風細雨,言傳身教,這是教師的生動寫照,也是這次活動給我的感受。”“今天在天一閣深入地認識到了古代的府學文化和科舉制度,教師節快到了,我會讓孩子把今天的手工作品送給老師作為教師節禮物,希望老師用好教育懲戒這把‘戒尺’。”現場家長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