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號: | 677654997/2022-82762 | 組配分類: | 計劃總結 |
發布機構: | 區政務服務中心 | 發文日期: | 2022-02-21 |
公開方式: | 主動公開 | 公開范圍: | 面向全社會 |
一、2021年主要工作
2021年以來,我辦堅決貫徹落實省市區要求,按照“整體智治、協同高效”的理念方法,以數字化改革為總抓手,秉持“暖心服務、美好生活”理念,大力推進政務服務和公共資源交易工作,助力打造最具溫度城區。2021年,政務服務和公共資源交易工作市對區考核排名第二;農村集體資產交易平臺全面升級,助力寧波市海曙區基層公權力監督平臺入選省紀委揭榜掛帥名單;工業廠房“驗收即領證”入選浙江省三服務活動月度十個典型案例之一;在市政務服務技能比武中獲團體一等獎……目前,行政服務中心共進駐43個部門(單位),共有工作人員約450人,可集中辦理1980項政務服務事項。主要亮點工作包括:
(一)以兩個中心建設為契機,迭代升級平臺服務功能
以行政服務中心和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改造為契機,全面建設政務服務2.0,實現對服務理念、服務空間、服務模式、運行范式和組織管理的重塑和重構。2021年,政務服務2.0大廳端上線1326個事項,政務2.0單事項占比達標率達91.84%,全渠道“一網通辦”辦件率達到98.37%。區交易平臺完成公共資源交易項目902宗,交易額98.13億元,節約金額7.89億元,增收金額0.136億元。
1、需求導向,優化服務模式。一是“一窗通辦”持續推進。不斷深化審批考級,將政務服務2.0應用列為考級重點,促進業務互通,推進“窗口”數由最初設計時的212個壓縮至106個,窗口數減少50%。其中,綜合服務區實現咨詢、受理、幫辦人員業務互通;公安事務區實現戶證、治安等7類業務警種合并、一窗通辦;醫保26個事項全市率先無差別受理;人社133個事項全省試點一窗受理;基建服務區塊探索基建項目全過程綜合受理。二是“一事聯辦”不斷拓展。依托窗口服務“八找十問”、干部陪辦等路徑,精準發現“一件事”辦事需求,截至目前,已拓展“一事聯辦”事項15個。其中,機動車維修備案一件事全省首創,精簡材料6份;培訓機構轉設登記一事聯辦全省首推,形成顆粒化辦事指南;人才落戶一件事全市首推,平均節約群眾辦事時間2小時;打破市區層級形成進出口企業開辦一件事;全市率先探索林權確權登記“一件事”;身份信息連鎖變更一事聯辦等有效應用。三是區域通辦提質擴面。健全異地通辦服務機制,實現高頻事項、民生事項互聯互通、互辦互認,滿足“移動人群”辦事需求。與貴州省貞豐縣、江西省鄱陽縣、湖北赤壁市、湖北襄城區等4地簽署合作協議,推進120余事項跨省通辦。此外,逐步推進戶口戶籍事項長三角區域跨城通辦。2021年已辦理異地事項1992件。
2、轉換視角,重塑服務空間。依托政務服務2.0建設,結合群眾辦事需求,深化“24小時自助服務區”“互聯網+政務服務”體驗區、政務服務綜合受理區和后臺集中審批協同中心“三區一中心”功能區域建設。將群眾常辦的“一件事”涉及的相關事項納入同一區塊,設置人社醫保、婚姻登記、公安事務、不動產登記、綜合服務和基建服務區塊,增強群眾一窗受辦的便捷感。審批協同中心根據前臺所受理的事項,安排相應部門的辦理人員,辦公形式為屏風工位,消除部門隔斷,形成及時響應前臺、部門整體協同的受辦分離機制。深化政務服務網、浙里辦應用,強化自助辦理區建設,中心配備56臺網辦電腦和21臺自助終端機,設立1個智辦體驗區,在5個功能區塊共設置3個自助辦理區,并配有全科咨詢幫辦隊伍,輔導群眾網辦、掌辦,形成“自助為主、幫辦為輔、窗口兜底”的政務服務模式。中心在保留超市工業風的基礎上設計海曙特色文化墻,以天一閣、天封塔、櫟社機場、鐵路寧波站等元素,呈現出海曙的歷史積淀和門戶樞紐的區位特色。利用中心人流量密集的優勢,達到宣傳海曙的效果。此外,為提升便民親民服務,采用色、塊、線、點結合的全新導視設計,改變傳統窗口模式為1to2隔間和1to5“暖心吧”,增設甬愛E家、兒童休閑區、小暖驛站等區域,實現“新體驗”。
3、數字賦能,打造透明交易平臺。一是電子化交易平臺全領域拓展。工程建設領域,升級“海曙區工程建設電子交易平臺”,同時推進“項目備案無紙化”,采取電子簽章的方式,“一鍵完成”提升備案效率,實現招標人、投標人“零次跑”,今年已實現299個項目招投標全流程無紙化備案。政府采購領域,依托政采云平臺,理順政府采購等各流程節點、細化操作方案,實現“可在線盡在線”的全程電子化采購。農村產權領域,開發農村產權競價系統,實現農村產權項目線上交易。今年來,已完成543個項目不見面開標。二是智能化監管有效探索。以區級平臺為試點,開發并啟用“監管機器人”,打造“無人監管評標室”,通過機器人自動巡邏、評標專家敏感用語提醒、監督情況實時上傳等,實現“全程留痕”智慧監管,目前已為90余個項目開展智慧監管。落實《條例》規定,完善集中監管和共同監管機制,開發遠程監督平臺,聯動區紀委、各行業主管部門等監管部門,通過搭建遠程音視頻系統實時檢查區級交易平臺、鎮(鄉)街道交易站開評標現場,實現全過程監管。三是交易大數據智能分析平臺初步建成。通過交易大數據智能分析平臺建設,統計交易總體情況、項目分布情況、市場主體信息等內容,實現公共資源交易信息“一張網公開、一站式查詢”,并可通過大數據分析實現“串圍標”預警等功能,助力優化營商環境。
(二)以數字化改革為抓手,優化政務服務體驗
1、“家門口”政務服務體系不斷完善。一是個性化服務模式逐漸形成。延伸應用政務2.0,助力打造“15分鐘辦事圈”。針對中心城區和海西鎮鄉特色,分別打造具有個性化的“家門口”方案。結合中心城區居民較為集中的特點,推出“區域公共服務中心+小區自治站”服務模式,整合原鄰近社區政務服務資源,構建區域公共服務中心,提升區域中心服務能級,將節約的人力下沉至小區,讓群眾不出小區就能辦成事。結合海西鎮鄉村民較為分散的特點,推出“村級便民服務中心+代辦員”服務模式,將政務服務延伸至家門口。二是基層政務服務網點建設不斷優化。在前期推進各鎮(鄉)街道權力事項和政務服務事項“兩集中兩到位”基礎上,推進派出所全面進駐,房管所、國土所等基層站所及國家電網、燃氣等公共服務進駐鄞江鎮、石碶街道、橫街鎮公共事務服務中心,方便群眾“只進一門辦成所有事”。同時,持續織密2.0網點布局,擴大24小時自助機覆蓋面,并逐步將政務服務辦理點拓展至銀行、便利店、市場(菜場)、車站等社會網點,今年來共計增加9個社會網點,“1+17+N+”的“家門口”政務服務體系基本建成。三是“高山辦”服務不斷拓展。完善高山政務服務2.0分中心布點,完成章水鎮大皎村和李家坑村2個高山分中心建設,為附近9個村2000多人提供160項服務。根據高山群眾的需求,整合政務服務、醫療服務和便民生活服務等內容,啟動政務流動車,上高山、下鄉村,讓高山群眾在“家門口”就能辦成事。截至目前,已聯合人社、醫保、民政、市監和公安等部門開展高山送服5次,服務群眾1000余人次。在此基礎上,聯動高山黨建、高山醫療、高山公益等資源,逐漸形成高山服務品牌效應,助推共同富裕。
2、基建項目審批服務機制成效凸顯。一是打造“一站式”服務區塊。在基建服務區塊,設置1個綜合咨詢服務區、2個業務洽談區、1個自助辦理區、3個會商會審室。根據基建項目審批的項目立項、規劃許可、施工許可、竣工驗收等四個階段,分別確定發改、資規、住建、資規為牽頭單位。根據項目需要,由牽頭單位組織,整個審批鏈全部進駐給予后臺支撐,實現基建項目“一站式、全過程”服務。二是完善“全過程”服務機制。編制《海曙區基本建設項目聯合審批服務推進辦公室基建服務工作規程》,重點服務市、區重大項目、新(舊)村建設項目、工業項目等,深化落實“一部門一輔導員,一項目一代辦員,一重點項目一工作群”的三員代辦服務機制、“一月一訪、一月一會、一月一督”的全過程跟蹤機制,以“盯督破立兜”五字工作法,實現基建項目“服務閉環”。今年來,通過現場走訪、電話服務等形式跟蹤監測項目334個,召開專題項目會商會審會議20余次,為40余個基建項目解決審批實際難題。三是創新基建項目審批模式。探索“施驗并進”,以環球廣電、新思創鋰電池、兵科院等工業項目為試點,組織區發改、資規、住建等部門,通過規劃核實、竣工備案和不動產權登記同步介入,達到“竣工之日即是領取不動產權證之時”的目標。推進“水電氣線”聯合報裝,依托投資項目3.0平臺,采取“一窗受理、一表申報、聯合勘察、一窗出件”形式,全市率先實現企業水電氣網聯合報裝,截至目前,已成功推進6個項目。創新重大項目前期服務新模式,在“浙江省投資在線審批監管平臺(3.0)”上增設海曙區項目前期服務功能,聯動部門推進前期服務,促使項目早落地、早開工、早投產,其中,華創丹尼愛特中心項目21天實現項目備案到領出施工許可證。
3、農村交易體系不斷規范高效。一是部門聯動制定辦法。聯合區農業農村局出臺《海曙區農村集體資產交易實施辦法》,細化明確各種村級交易類別、交易額度、交易方式,辦法涵蓋農村所有集體資產交易活動,涉及類別擴展至工程建設、貨物和服務采購、資源資產處置等交易項目,全面規范農村集體資產交易活動。二是建立農村交易系統。打造農村集體資產交易的“村易通”平臺,匯集鎮(鄉)街道交易系統、資源資產競價系統、采購競價系統、限額以下工程建設系統等4個系統,實現所有村級項目的在線交易。對接紀委“基層公權力監督平臺”,實行項目立項至公示公開的全流程監管,實現鎮村公權力一體化管理。該平臺隸屬的寧波市海曙區基層公權力監督平臺,已入選省紀委發布的“揭榜掛帥”名單,并在省經驗交流會上作交流。三是創新村級限額以下工程選取。改變已運用4年的入圍選取制度,聯合農業農村局出臺《海曙區限額以下村級工程交易管理辦法(試行)》,以“企業注冊制”建立海曙區限額以下村級工程超市,選取方式拓展為評選結合、隨機抽取、競爭性談判等7種選取方式,村組織可自行選擇一種最能體現項目需求的選取方式。制定工程項目“信用條款”,量化企業誠信情況、要約響應情況、動態履約情況等30余項條款,將企業信用分數作為參選門檻,形成信用評價良性循環。目前,共有396家企業注冊村級工程超市。四是運用數字計算工具。開發小額工程造價計算器,對于60萬以下工程建設項目,只要在計算器中輸入項目類型、項目工程量等信息,軟件可自動計算項目造價供鎮鄉街道參考。對于5萬以上產權交易項目,開發資源資產評估計算器,根據項目信息建立相關模型,即刻計算出競價指導價,以“一項目一評估報告”形式供鎮鄉街道參考。一年共計可節約農村集體資金90余萬元。
4、各類服務舉措優化推出。一是智能預審平臺試點建設。作為全省5個試點區縣之一,我區先行先試建設智能預審政務平臺,借助知識圖譜的智能審批、表格智能識別和復合文本信息結構化數據提取等技術,實現事項“零人工秒辦秒批”。目前,臨時占用城市道路、公共場所衛生許可新開和延續、文化程度變更、戶籍事項證明5個事項已上線,58個二期事項正在梳理調研中。平臺投入使用后,平均辦件時間、平均審批時間壓縮80%以上。二是無證件(證明)建設觸角延伸。梳理制定數據共享清單,涵蓋158個政務辦事事項、127種4486個證明材料,減少群眾辦事證明200多份。此外,將場景應用從政務服務延伸至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領域,其中公共服務領域已延伸至52類場景540個點位,列全市第一;全市率先將村(社)級及公證處納入“無證件(證明)辦事之城”改革體系。三是容缺受理日趨規范。全市率先出臺《海曙區建設工程項目招標備案簡化及容缺受理辦法》,取消資金來源證明資料提供,在勘察設計、工程總承包招標中取消前置資料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并對初步設計批復、工程規劃許可證等材料進行容缺,容缺時間從標前補齊延至中標通知書發布之前,極大提高工程項目備案效率,今年已有38個項目受益。四是“評定分離”辦法全面實施。根據今年3月新出臺的《寧波市工程建設項目招標實施“評定分離”辦法指導規則》,對勘察設計、全過程工程咨詢等依法必須招標的工程建設項目全面采用“評定分離”模式進行招標,今年來共有167個項目采用“評定分離”辦法。五是“政采貸”服務優化升級。拓展提供“政采貸”服務金融機構至8家,中標企業可通過海曙交易平臺“政采貸”鏈接,實現全流程線上貸款,進一步助力企業減輕負擔、提高融資效率。
(三)以隊伍建設為核心,做優“27℃暖心服務”品牌
1、構建“紅聯”黨委,實現黨建引領政務服務。在區委組織部、區直機關工委指導下,已初步構建“1254”黨建工作體系。一是搭建組織架構。在行政服務中心設立“紅聯”黨委,根據中心區塊設置,下設綜合服務、公安事務、人社醫保、不動產登記、基建服務5個區塊黨支部,目前已確定各區塊支部書記及支部委員。二是加強雙重管理。圍繞行政服務中心建設要求,明確政務辦黨組織與各進駐單位黨組織的職責,雙方通過定期交流黨員思想、學習、工作等情況實現對進駐中心黨員的雙重管理。三是建立五項運作機制。通過建立鋒領考核機制、紅色議事機制、問題解碼機制、紅領先鋒機制、關心關愛機制等,塑造“紅色榜樣”,逐漸形成一個黨員一面旗工作局面。四是打造四個陣地。積極探索企業服務專區建設,打造“鋒領紅幫”企業服務中心;建設“小暖”驛站,將中心打造成黨員志愿服務基地;依托“家門口”服務體系建設,將暖心服務理念延伸至鎮(鄉)街道;持續深化“陪辦制”,將中心打造成黨性教育實踐基地。
2、深化品牌打造,推動服務理念入腦入心。一是深化服務理念。結合新行政服務中心建設,認真學習領會省市《關于行政服務中心建設實施意見》,開展不同層面的討論會和研討會,就中心定位、使命、價值觀、服務理念等向全體人員征集意見,深化全體員工對“27℃暖心服務”的認同。一次第三方的問卷分析表明,“建設全國一流”“做標桿”“暖心服務”已成為80%的中心人員的目標和要求。二是踐行服務理念。在行政服務中心建設中,根據群眾辦事場景設計樓層、區塊和工作動線,以“群眾為中心”理念增加暖心吧、適合各年齡層的休閑區及配套服務功能。中心文化重點展示優化的營商環境、惠民利企的服務舉措、服務明星、暖心故事等,營造“機關(后臺)暖窗口心、窗口暖群眾心”的氛圍,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是設立“27℃暖心服務日”。將每月27日確定為暖心志愿服務日,通過“群眾點單、黨員領單”模式開展個性化服務上門活動。今年來,已開展各類志愿服務10余次。
3、開發智慧管理系統,實現智能管理。按照新行政服務中心實際,制定“大中心”配套運行機制和管理方案,進行統一規范管理。一方面建設智慧大廳云集中管理系統。搭建基礎支撐平臺、窗口信息管理、排隊叫號、評價交互、云桌面、智能引導等系統,實現統一數據標準規范的對接融合和集中管理。另一方面開發中心智慧化管理系統。設置人員信息、考勤及請假管理、好差評數據管理、服務現場標準化管理、業務學習培訓管理、績效考核、檢查督查、固定資產、物資申請、服裝管理等模塊,覆蓋人員入職到離職全過程,實現預約辦事、辦事人流車流監測預警、政務服務需求分析等方面的數字化、信息化,提升管理效能,優化對外服務。此外,通過統計分析個人、部分、區塊的各維度數據,實現個人、部分、區塊的信息畫像,為中心管理提供決策依據和支持。
二、2022年工作思路
下一步,我辦將深入貫徹落實省、市、區數字化改革和省、市加強中心建設要求,深化“27℃暖心服務”黨建品牌建設,構建以區級中心為龍頭,各層級便民中心(交易站)協同高效的政務服務體系,助力打響“海曙創造、海曙美好、海曙品質”三大品牌,為全面建設現代化濱海大都市卓越城區而努力奮斗。
(一)圍繞整體智治觀念,持續優化政務服務平臺
1、持續推進行政服務中心數字化建設。一是持續深化智慧大廳建設。完善“三區一中心”基本功能區域建設,優化智能導服、自助預審專區建設,深化省級試點,加快智能預審政務平臺二期項目建設。緊扣群眾和企業迫切需求,拓展完成一批高頻審批事項建設及上線運行,實現更多事項“秒批秒辦”。二是提升需求智能感知能力。升級“陪辦制+審聯體”應用,進一步提升政務服務問題發現、歸集、梳理、聯動解決的效率。推進政務服務數據倉及“一件事”智感通平臺建設,建立區級政務服務數據目錄,創建數據關聯對比邏輯規則,智能發現更多企業群眾“一件事”,重塑“一件事”辦理流程,精簡材料情況,完成至少5項“一件事”多跨場景應用。三是深化政務服務2.0推廣應用。加快推進政務服務2.0“城鄉一體化”項目建設,加強鎮(鄉)街道、村(社區)政務服務平臺標準化建設,加快數據對接,實現叫號量、辦件量等數據回流,推進全區政務服務數據“一屏掌控”。
2、著力打造基建項目全過程服務平臺。一是完善區塊服務功能。持續推進基建項目審批事項“兩集中兩到位”,打通基建服務審批條鏈。結合項目業主辦理審批需求,設立基建項目咨詢受理、業務洽談、自助辦理、會商會審、公共事務等五個功能區,采取60秒響應機制,通過“一站受理、一釘即達、精準對接、集成服務、一次完成”的方式,讓基建項目服務更便捷、更高效。二是探索開發基建項目全流程服務管理系統。依托浙江省投資項目監管3.0平臺,圍繞基建項目全過程一件事,從業主方、審批部門、領導決策層等多方視角出發,建設全流程服務管理系統。通過“全程智慧化跟蹤和審批、全程精準化服務和反饋、全程便捷化留痕和修改、全程自動化統計和分析”,實現政府部門“聯動快、監管順、服務優、評估便、決策易”,同時實現業主方審批全程“有提醒、可參照、易操作、快通過”。三是完善基建項目審批服務機制。不斷完善段長實行一次性告知清單、兩次終審制、缺席默認制、會商會審制等,以制度明確基建審批各職能部門的責任,實現事項受理、業務指導、審批服務、項目驗收等全流程服務規范,及項目審批中問題發現、會商會審到問題解決的閉環機制,提高審批效率和項目業主滿意度。此外,在前期項目審批服務探索基礎上,出臺海曙區基本建設項目聯合竣工驗收和“驗收之時即領證之時”服務推進實施方案。
3、全面提升交易平臺服務能級。一是打造交易“領航員”服務場景。通過搭建“交易項目自動導航”“系統單點登錄”“一窗資源展示”“投標自動感知”“浙里辦交易通”等場景搭建,著力打造標準一體化的電子交易平臺,解決交易系統繁多、操作流程繁瑣、政策變化較快、檢索費時等問題。二是深化“純專家評標室”打造。探索評標“四隔離”制度,將評標專家、投標人、招標代理、監管人員等相隔離。在“監管機器人”應用基礎上,增設投標文件搬運機器人,減少招標代理與評標專家的接觸;設置詢標室,通過變聲軟件鏈接評標專家與投標人,實現進行不見面問答交流;設置交易監管室,實行監管、公證人員視頻監督。三是探索限額以下政府投資項目招投標新模式。以村級限額以下工程項目超市模式為基礎,拓展運用至限額以下政府投資項目,以全區一盤棋的思路,建立全區統一的交易信用評價平臺,規范企業交易行為。強化部門聯動,進一步探索企業信用運用場景,推進企業信用“變現”,提升企業信用實效,形成“守信處處受益、失信寸步難行”的營商環境,優化區域經濟建設。
(二)圍繞共同富裕理念,優化政務服務模式
1、深化高山綜合服務。一是加強高山政務服務平臺建設。織密“家門口”政務服務網,推動橫街、龍觀、章水等3個高山鎮鄉便民服務中心向政務服務綜合體升級,進一步探索鎮級高山分中心建設。加快高山村“寧波辦事”自助終端機科學布點,加強使用引導,實現高山村民24小時自助就近辦事。二是深化開展高山巡回綜合服務。建立“四專”服務機制,即工作專班、高山專車,服務專員、“浙里辦”服務專區。推進高山巡回綜合服務體系建設,以“高山黨建”為統領,升級“高山醫療”,打造“微型移動醫院”;深化“高山代辦”,按期按需組織“政務服務流動車”進高山;開展“高山救助”,為山區群眾提供“物質+精神”服務;做優“高山公益”,助力“高山文旅”,促進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三是迭代升級高山服務場景應用。以浙里辦81890生活通“高山服務”模塊為基礎,開發家門口“暖心通”應用,通過數據比對智能發現、一鍵預約、發起求助等精準發現群眾需求,通過派單給高山巡回服務團隊,送服務進高山;開發“遠程幫辦”功能,為高山老齡群體、特殊人群開展云端幫辦、代辦,實現群眾辦事不出門。
2、做精做深農村交易工作。一是完善農村集體資產交易辦法。走訪了解《海曙區農村集體資產交易實施辦法》運行情況,結合農村交易實際優化《辦法》。著手建立并完善農村集體交易服務體系,探索破解無權屬證產權交易問題,同時結合高山綜合服務,探索高山村集體資產交易幫辦服務。二是完善“村易通”平臺。結合系統使用情況,簡化使用程序,提升用戶體驗,同時挖掘農村產權交易潛在需求,拓展平臺系統功能。迭代升級輔助計算器,提高計算效率和精準度。三是探索搭建“農村富裕”模塊。依托區基層公權力監督平臺,導入全區農村集體資產情況,為可交易資產實現自動提醒,促進農村資產交易無縫銜接。對接“領航員”,實時公開農村交易信息,既便于引入更多市場競爭,又有利于農旅資源宣傳,促進農村資源資產保值增值。
3、提升“一鏈式”企業服務能力。一是組建企業服務專業團隊。以“鋒領紅幫”企業服務中心為載體,充分發揮黨員作用,組建企業服務團隊,協助企業“一鏈式”解決證照審批、項目建設、招投標、不動產權辦理等綜合服務。二是加強惠企咨詢能力建設。以“甬易辦”為基礎,對接81890智能客服協同項目,加強惠企政策咨詢庫建設,深化“政策惠”影響力發揮;著手建設政務辦事、惠企政策知識庫,培養惠企政策專員和智能機器人,實現惠企政策咨詢的多元化服務。三是加強橫向對接互補。充分利用行政服務中心部門審批力量匯聚、組織協調相對便利的優勢,整合各部門力量幫助解決企業投資發展的現實困難,優化營商環境。
(三)圍繞卓越團隊建設,提升“27℃暖心服務”品質。一是發揮黨建引領作用,賦能政務服務品質提升。不斷完善“1254“黨建工作體系,通過黨建引領,以支部建設標準化和規范化,黨員教育管理具化和量化,促進政務服務和數字化改革,促進政務服務的標準化、整體化、品質化,將“27℃暖心服務”品牌創建覆蓋面從政務辦機關支部黨員擴大到服務中心全體黨員,將暖心服務理念擴大鎮鄉街道、村(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和所有政務服務人員,實現“暖心服務,美好生活”的政務服務愿景。二是強化專業技能,提升窗口人員服務水平。推廣審批考級制,提升窗口人員業務技能,為各區塊深入推進“一窗受理”奠定基礎。同時,擴寬業務受理范圍,實現區塊聯動,有效推進“一事聯辦”。集合業務精英組建綜合幫辦團隊,通過遠程指導、幫辦等形式成為各鎮(鄉)街道、村社區、幫辦代辦員的后臺支撐,為各基層平臺人員精簡、服務拓展延伸奠定基礎。三是固化文化理念,提升中心團隊凝聚力。打造暖心之“律”,完善中心的各項制度管理,嚴格規范員工言行,依托中心智慧化管理系統,實現無差別全覆蓋智能管控,實行定期+不定期巡查,推進各項紀律落實。營造暖心之“率”,制定“暖心十條”,從更衣、就餐、午休等細微處關心窗口人員的工作和生活。此外,挖掘窗口人員的暖心微服務,編輯成暖心故事,形成海曙特色的政務服務手冊,來擴大暖心覆蓋面,進而提升“27℃暖心服務”影響力。
三、相關建議
2017年,我區率先推出審批考級制,為全省“一窗受理、集成服務”提供了海曙方案,該項工作獲時任省委書記車俊的批示肯定,并在全省推廣。2018年,我區以商事登記和社會事務區塊為試點,將窗口人員統一劃轉至我辦,通過技能培訓、考試評級、評聘分離、按級定薪的運作機制,培育了一支“全科受理”隊伍,使我區在全市率先實現了跨區塊(商事登記和社會事務區塊)無差別受理(目前的綜合服務區塊)。目前該區塊人員已能綜合受理26個部門967個政務服務事項,并在審批考級的激勵下,不斷學習高頻事項的網辦掌辦操作流程以及“一件事”辦理,為中心壓縮窗口數量、組建全科咨詢幫辦隊伍、推進“一事聯辦“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審批考級制的成效已經顯現,通過等級拉開收入差距已經證明能夠充分調動人員積極性,去學習更多部門的事項,去拓展更多的“一件事“,但是目前僅在綜合服務區塊內應用,進一步在人社醫保、公安事務、不動產登記等區塊內拓展上受到經費的限制。
建議在行政服務中心全面推開審批考級制,培育更多全科通才,為中心打造成為展示海曙區最具溫度形象的窗口、整體智治現代政府的展示窗口、經濟社會態勢的感知窗口、跨部門業務協同的協調中心、線上線下服務的融合中心、“網辦掌辦”宣傳培訓的實踐基地,在“重要窗口”建設中展示新形象、貢獻新力量、實現新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