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號:002943395/2021-42712
- 文件編號:海政辦發〔2021〕56號
- 規范性文件統一編號:
- 主題分類:區府辦文件
- 發布單位:區政府辦公室
- 成文日期:2021-12-31
- 公開方式:主動公開
- 有效性:有效
- 政策原文:
- 政策解讀:
各鎮(鄉)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區政府各部門、各直屬單位:
《海曙區教育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已經區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寧波市海曙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1年12月31日
(此件公開發布)
海曙區教育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一、新時代新起點
(一)現狀基礎
全區有中小學62所,其中初中12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1所、小學39所,在校生數79979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生數106人;幼兒園131所,其中公辦幼兒園57所,在園幼兒數33282人。直屬單位5個,教輔室9個,成人學校9個。全區學校教職員工9626名,其中事業編制教師4915名,省特級教師11名、正高級教師8名、市名教師30名、市學科骨干教師50名、市名(骨干)校長17名、市甬派教育管理名家培養對象9名、市名(骨干)班主任6名,9名教師入選市領軍與拔尖人才第一、二、三層次培養人選。
“十三五”期間,通過城鄉一體化布局、集團聯盟辦學、城鄉教師校長交流、學區教師發展共同體建設等一系列舉措,努力促進義務教育學校的辦學條件、管理水平、師資實力、教育質量的均衡發展,教育普及程度不斷提高。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比例達到98.4%。普惠性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91.9%,省二級及以上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70.7%。基礎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學前三年兒童凈入園率達到99.9%,小學入學率、鞏固率均達到100%,初中入學率、鞏固率均達到100%,義務段公辦學校接收符合條件的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比例達100%,適齡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100%。以信息化推動教育現代化成果顯著,全區已建成同步課堂教室74個、數字化實驗室7個、市精準教學實驗培育學校3所、創新實驗室47個。教育競爭力不斷提升,被譽為“中國樣本”的特殊教育、社區教育“海曙模式”影響力不斷擴大,幼兒園園本課程建設的區域經驗向全國、全省推廣。相繼獲評教育部課程教材中心課改實驗區、全國新樣態學校實驗區、全國未來學校實驗區、省教育基本現代化區、省首批學習型城市、省小學生綜合評價改革試點區、省STEM教育項目試點區、省人工智能教育實驗區。
(二)未來挑戰
1.教育均衡發展亟需進一步加大投入。行政區劃調整以后,城鄉學校之間辦學條件、辦學水平、教學質量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異,農村標準化學校比例97.4%,農村省二級及以上幼兒園覆蓋率58.8%,遠低于城區,海曙教育軟硬件指標有所下降,滯后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區、省教育現代化區創建要求。教師隊伍的數量不足、結構不合理,幼兒園公辦教師比例較低,心理健康、藝術等學科專任教師及校醫配備不足,農村優秀師資較為缺乏。師資的合理流動有待完善,在崗非編教師收入有待增加。引進優秀教師的機制創新不足,教師隊伍的活力有待提升。
2.教育融合發展亟需進一步盤活資源。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推進,近郊鎮街及部分熱點學區入學矛盾增加,教育供給失衡,導致新的“不標準化”學校產生,多項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區創建指標下降。城鄉學校辦學硬件配置不均,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生均體育運動場館、生均公共財政預算、學校規模等存在較大差異。城鄉教育觀念與管理方式的不同,使得優質教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存在較大差異。區域內缺乏良性的競爭態勢,原有的學區協作、集團聯盟、結對幫扶等辦學舉措需要進一步完善機制、發揮作用。
3.教育優質發展亟需進一步彰顯品牌。海曙教育面臨著轉型升級的新訴求,教育改革步入“深水區”。教育教學方式、人才培養模式、個性化教育新需求對區域教育優質發展提出了新要求。結合“互聯網+”、大數據戰略,新型學習方式和教育治理觀有待深化,學校自主發展和特色發展能力有待加強。面對新形勢新變化,擦亮老品牌、打造新品牌迫在眉睫。原有的百年教育老字號,已有的國字號教育品牌,在新時期需要“再出發”。已具雛形的新品牌需要盤點、梳理、塑造,擴大社會影響力。構建各類教育齊頭并進的品牌化發展格局,打造“學在海曙”的教育名片。
二、新時代新征程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學生成長規律,讓教育成就每一位孩子的未來。以“持續提升區域教育品質”為指向,以“推進優質均衡、建設教育現代化”為抓手,以“促進城鄉教育融通發展”為突破口,著力打造“專曙優學”名片,為打響“海曙創造、海曙美好、海曙品質”三大品牌,全面建設現代化濱海大都市卓越城區貢獻教育力量。
(二)發展目標
健全職責明確、高效運行的城鄉一體化教育管理體制,落實“雙減”政策,豐富教育供給,優化教育治理,加快教育發展,提高教育質量,營造充滿活力、和諧共融的未來教育生態,形成優質均衡、多元開放的未來教育格局。提煉學前教育優質普惠的“海曙經驗”,書寫義務教育品質提升的“海曙范例”,打造終身教育城鄉一體的“海曙模式”,貢獻融合教育全域覆蓋的“海曙樣本”。到2025年,努力建設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國內一流教育強區,申評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區、全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區,創成全國“未來學校”先行實驗區。到2035年,高水平實現教育現代化,建成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國內一流教育強區,創成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區、全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區、省教育現代化區,形成具有海曙辨識度的高質量現代化教育體系。
(三)發展指標
海曙區教育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主要指標
一級 指標 | 二級 指標 | 三級指標 | 2025年 目標值 | |||
優先 發展 | 財政 投入 | 1.教育投入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 | 逐年遞增 | |||
2.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占同級財政性教育經費比例 | ≥12% | |||||
3.生均公用經費 | 幼兒園 | 1800元 | ||||
小學 | 1800元 | |||||
初中 | 2100元 | |||||
4.在編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在對公務員普遍發放獎勵性補貼時,同時間同幅度考慮中小學教師 | 達到 | |||||
5.民辦幼兒園教師人均年收入不低于上一年度所在地全社會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 | 達到 | |||||
師資 保障 | 6.高于規定學歷教師比例 | 幼兒教師本科率 | 60% | |||
小學教師本科率 | 90% | |||||
初中教師研究生率 | 8% | |||||
7.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教育持證率 | 90% | |||||
8.每百名學生擁有音體美藝教師達0.9人以上學校比例 | 100% | |||||
資源 保障 | 9.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達標 | 小學 | 3500元 | |||
初中 | 4300元 | |||||
10.每百名學生擁有功能教室、創新實驗室的數量 | 2 | |||||
11.智慧校園建成率 | 80% | |||||
育人 為本 | 素質 教育 | 12.擁有省級中小學勞動實踐教育基地及研學實踐教育基(營)地 | 達到 | |||
13.生均體育運動場館面積達標學校比例 | 100% | |||||
14.義務段拓展性課程課時小學達到10%,中學達到20% | 100% | |||||
交流 合作 | 15.與境外學校建立友好關系的學校比例 | 40% | ||||
16.建設千校結好特色品牌項目的學校比例 | 15% | |||||
促進 公平 | 基礎 教育 均衡 發展 | 17.所有小學辦學條件校際優質均衡差異系數 | 0.3 | |||
18.所有初中辦學條件校際優質均衡差異系數 | 0.25 | |||||
19.義務教育公辦學校參加交流的校長、教師占符合交流條件的校長、教師的比例 | 30% | |||||
20.骨干教師占總交流教師的比例 | 30% | |||||
21.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比例 | 98% | |||||
各類 教育 協調 發展 | 22.普惠性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 | 93% | ||||
23.省二級及以上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 | 80% | |||||
24.符合條件的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比例 | 100% | |||||
25.市級以上示范性資源教室(特教) | 15個 | |||||
26.適齡持證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 | 學前段 | 90% | ||||
義務段 | 100% | |||||
27.常住老齡人口中享受老年教育人口覆蓋面 | 65% | |||||
教育 質量 | 教育 發展 水平 | 28.參與集團化辦學的義務教育學校占比 | 80% | |||
29.教師隊伍“區管校聘”覆蓋面 | 100% | |||||
30.義務教育段每百名學生擁有中高級以上職稱教師數 | 小學 | 4 | ||||
初中 | 6 | |||||
學生 發展 | 31.義務教育段學生體質健康合格率 | 小學 | 98% | |||
初中 | 98% | |||||
32.中小學生近視率防控每年下降一個百分點 | 小學 | 達到 | ||||
初中 | 達到 | |||||
33.義務教育學業水平質量監測累計合格率 | 小學 | 97% | ||||
初中 | 97% | |||||
社會 認可 | 教育 滿意 | 34.社會公眾(含師生、家長、社會代表等)對教育工作的滿意度 | 85% |
三、新時代新任務
(一)教育供給:優化資源配置
1.調整布局結構。緊緊圍繞“一心兩城四片”的區域統籌發展格局,構建“一域三核四片”的教育發展新格局。按照“城鄉一體化”的全域布局思路,形成“城區教育中心、高橋教育副中心、集士港教育副中心”布局。緊盯主城、姚江、臨空、四明山4個片區,按照“區塊開發,學校先布”的原則,提前謀劃、科學配置教育資源。到2025年,計劃建設普通高中1所、職業高中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7所、初中5所、小學8所、幼兒園22所(其中房地產開發小區配套16所)。
2.提升育人實力。營造良好教育生態,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升辦學品位,校校亮牌、管理亮質。貫徹《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繼續推進“師德師風負面清單”行動,宣傳優秀師德楷模。完善教師梯級成長體系,優化干部隊伍建設,發揮名師、名班主任、名校長的引領作用。到2025年,區級及以上名優骨干教師(班主任)達到500名,市級及以上名(骨干)校(園)長達到20名。
3.升級裝備配置。依據《浙江省中小學教育技術裝備標準》,全面排摸全區各學校(園)辦學條件,實施硬件升級計劃。重點加強書香校園、拓展性課程創新實驗室、學科教室建設。加強與國內知名大企業合作,實施數智融合工程,為“5G+教育”項目提供硬件支持。到2025年,全區生均教育技術裝備值達到市平均值,創新實驗室、學科教室覆蓋率達到90%,智慧校園建成率達到80%,建成區域智慧教育大數據中心。建立區域化校園智能安防體系,全面提高“人防、技防、物防”水平,將校園安全風險防控網織“密”、織“牢”,打造面向未來的“全域、全時、全程、全員”智安校園。
(二)教育治理:提升服務水平
1.完善教育管理機制。在財政投入、人事管理、評價制度等方面探索標準一致、區域統籌、分片管理的新機制。推進“區管校聘”和教師交流工作,探索教職工由“單位人”向“系統人”轉變的人事管理機制和在崗非編教師保障機制。到2025年,建成區教職工管理服務中心,完善城鄉一體化教育管理機制。
2.推進現代學校建設。深入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按照《浙江省現代化學校督導評估指標體系》相關要求,堅持質量原則,嚴格對標對表,制定創建目標和路徑圖,分類指導,組織各類學校開展創建工作。到2025年,全區創建省現代化學校(園)數全市領先。
3.改革教育投入機制。積極探索創新國有投資公司參與教育投入新機制,組建教育集團子公司。教育集團子公司與區教育局緊密合作,按照“試點先行、擴面推進”的要求,加快促進區域教育的多元化提升發展。教育集團子公司作為投資主體,打包開發建設教育產業區塊,提升投融資能力,做大做強資本規模,實施相關學校、幼兒園建設,后續負責這些校(園)的資產運行管理;作為合作主體,積極引進國際國內著名高端教育品牌,舉辦民辦學校、幼兒園和教育培訓機構;承接全區公辦幼兒園非編教師人事代理,逐步提高幼兒園非編教師收入待遇。到2025年,投建初中1所、非小區配套幼兒園2所,合作舉辦高端幼兒園1所。
4.提高依法治教能力。切實增強學校規范辦學意識,進一步完善學校權力運行制約監督機制,著力推動“三重一大”事項決策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從嚴從實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嚴密構建監督網絡,強化廉政風險防控,常態化推進內部審計。進一步加強對校外教育培訓機構的長效管理,圍繞培訓內容、經營行為、收費管理、安全問題等監管事項,積極推進校外教育培訓機構“甬信培”監管服務平臺的省級試點項目,全面構建教育局、機構、家長三方共同參與的風險防范機制,有效提升校外教育培訓機構管理效能。
(三)教育發展:完善城鄉融通
1.推進學前教育優質普惠。堅持公益普惠原則,完善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并舉的學前教育辦園體制。科學布局,合理規劃,切實改善中小規模幼兒園辦學條件。提高學前教育保教人員專業水平,提升幼兒園保教質量,進一步規范民辦幼兒園辦學行為。實施海曙區第四輪學前教育提升行動計劃。到2025年,申評全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區,省二級及以上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80%,全區普惠性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93%,等級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100%,提煉學前教育優質普惠的“海曙經驗”。
2.加快義務教育品質提升。以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為目標,完善集團聯盟、圈層共進、片區共享機制,實現名校資源擴容增量。建立以教育經費、辦學條件、師資配置、教育質量為核心的義務段“品質教育”指標體系,實施年度監測督導報告制度。落實《關于加強初中教育的實施意見》要求,實施初中品質提升三年行動計劃,確保和提升初中教育質量在城區中的領先地位。到2025年,申評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區,書寫義務教育品質提升的“海曙范例”。
3.實現特殊教育高位發展。積極推進特殊教育學前教學點建設,架構特殊教育職高就業與實習平臺,不斷創新醫教結合模式,建立特殊教育醫教協同保障機制,加強信息技術在特殊教育中的應用。優化區支持性指導中心功能,提升巡回指導質量。加強資源教室與“衛星班”建設。到2025年,建成殘疾人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創建3個以上“衛星班”、2個以上市級學前融合教育示范點、15個省市級示范性資源教室,貢獻融合教育全域覆蓋的“海曙樣本”。
4.健全終身教育服務體系。堅持以建設學習型社會為目標,完善終身教育體系,構建由社區學院、鄉鎮成人學校、村(社區)級教學點組成的三級網絡。培育一批成人教育服務鄉村振興創新項目。加快終身教育數字化建設,提升終身學習平臺服務能力。老年教育向文化禮堂、居家養老中心等延伸。到2025年,常住老齡人口中享受老年教育人口覆蓋面超過65%,打造終身教育城鄉一體的“海曙模式”。
(四)教育質量:促進內涵發展
1.堅持立德樹人。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弘揚“四知”寧波精神。以品格教育為核心,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實施“五育培元”工程,充分發揮地域特色文化綜合育人功能。到2025年,形成學校、家庭、社會育人共同體特色,區域體藝教育特色鮮明,勞動教育品牌亮顯,建立區級心理輔導中心。
2.深化課程改革。以“核心素養”為指向,以“適合學生發展”為宗旨,進一步完善課程規劃,優化課程結構。強化課程的實踐性與綜合性,推進跨學科項目化學習,加強基礎性課程校本化、拓展性課程精品化。深入推進“三動課堂”教學研究,制定新一輪課堂教學改革三年行動計劃,促進教學模式轉型升級,做大做強“月湖之約”教研品牌。到2025年,形成區域內14個特色課程群,匯編《主動·互動·靈動—海曙品質教育十年探索》,評選十大課改樣板校(園)。
3.改進教育評價。堅持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根本標準。堅持科學有效,強化過程評價,改進結果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教育評價的科學性、專業性、客觀性。針對不同主體和不同學段、不同類型教育特點,分類設計、穩步推進,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制定《海曙區“數據驅動教育教學改進”項目實施三年行動計劃》,全面、系統推進“數據驅動教育教學改進”工作。落實“陽光六色花”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改革成果提煉、推廣工作。完善幼兒園質量評估標準,將各類幼兒園納入質量評估范疇,定期向社會公布評估結果。到2025年,建立區域特點的增值評價模型與數據處理系統,提煉各學校增值評價的關鍵影響因素,形成年度區域各學段教育質量反饋機制。
4.建設教育智庫。成立浙東未來教育研究院,通過組建學校發展、教師教育等研究中心,更好地服務于教育行政決策、優質學校打造、教師隊伍建設與學生全面發展。進一步整合教育學術委員會、教研、教科、培訓、裝備、學前教育發展中心的職能和資源,完善協作管理機制,強化智力支持。挖掘、培育、提煉區域教育教學突出成果,到2025年,爭創國家級教育教學成果獎,評選“十四五”區級十大最具影響力科研成果。
四、新時代新工程
(一)黨建鋒領工程
【項目1】黨建聯盟。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把黨的領導貫徹到教育各方面各環節。以實施“紅色根脈強基工程”為總抓手,加強城鄉黨建融合一體化發展,建立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提升黨組織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促改革、保落實能力,全面加強民辦學校黨建工作,從完善體制、健全機制、強化執行、落實責任等入手,全面落實民辦學校黨建工作重點任務,推進學校黨建創新,構筑“黨建聯盟+黨建示范點+黨建項目”一校一品全域黨建品牌矩陣,推進黨建與教育質量雙提升、雙推進。
【項目2】清廉學校。深化教育系統全面從嚴治黨,完善以學校章程為基礎的辦學治校制度體系,深化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建設,建立健全學校小微權力清單和辦學行為負面清單,完善決策事項監督流程。強化數字賦能,運用信息化平臺,實現身份鑒別、智能研判、風險預警等功能,對招生錄取等重要領域進行有效監管。深化師德師風建設,完善教師評價辦法,健全教師隊伍正向激勵和反向約束工作制度機制,嚴格落實違反師德一票否決制。縱深推進清廉學校建設,依托教育集團優勢,有效融合資源,構建集團化(學區化)清廉共同體,積極打造具有特色和辨識度的清廉學校品牌。
【項目3】活力工會。繼續探索活力工會建設的常規路徑與創新舉措,通過激發組織生命力、增強團隊凝聚力、加大項目推動力、提升教師發展力、擴大品牌影響力,建立健全增強基層工會活力的工作機制、保障機制、測評約束機制,使之具有“人人參與”的組織創新和“實體服務”的思路創新,不斷增強工會“曙之光”品牌的影響力。
(二)五育培元工程
【項目4】育德鑄魂。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師生頭腦。完善“三全育人”,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青少年兒童聽黨話、跟黨走。創新育人理念,變革育人模式,探索實現方式,創造海曙經驗。豐富中小學生社會實踐大課堂,強化各級各類教育基地、公共文化設施與自然資源的重要育人作用。落實《中小學德育課程教學指導意見》,實施新時代學校思政課程提升工程,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深度融合。發揮中小學課程育人主渠道作用,培育一批具有示范和輻射作用的學科德育示范課程和精品課程。
【項目5】啟智強基。著力培養認知能力,促進思維發展,激發創新意識。嚴格按照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實施教學,確保學生達到國家規定學業質量標準。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引導教師深入理解學科特點、知識結構、思想方法,科學把握學生認知規律,上好每一堂課,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注重保護學生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能力。加強科學教育和實驗教學,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加強監測和督導,切實減輕學生學業負擔。
【項目6】健體固本。推進“醫教結合”,推動校醫配備工作。全面啟動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三年行動計劃,積極推進視力健康干預的省級試點項目。制定實施《海曙區青少年心理健康三年行動方案》,加強與專業機構合作,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嚴格落實學校體育課程開設剛性要求,不斷拓寬課程領域,逐步增加課時,豐富課程內容,確保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掌握1至2項運動技能。推動校園體育運動特色項目開展,建立學生體質狀況監測和公布制度。
【項目7】修藝育美。健全面向人人的學校美育育人機制,整體推進各級各類學校美育發展,加強分類指導,鼓勵特色發展,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學校美育發展新局面。配齊藝術專任教師,落實課堂美育的主陣地,逐步完善“藝術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藝術審美體驗+藝術專項特長”的教學模式。實施藝術教育發展年度報告制度,專項督導藝術課程的開設率。鼓勵學校組建特色藝術團隊,舉行“海藝”品牌藝術節展演,推進省藝術教育示范學校建設。積極構建“幼兒園、小學、初中”相銜接的藝術教育平臺,打造1所九年一貫制藝術特色學校,將青少年宮打造成為區域內孵育高品質青少年藝術社團的主陣地。探索“地域文化+教育”的藝術教育之路,增強區域藝術教育的核心競爭力。
【項目8】以勞正心。以“正心立德,具身勞動”作為新時代海曙勞動教育的核心理念,引導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系統設計貫通各學段,貫穿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相融合的海曙勞動教育行動方案。指導學校構建“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針對性”的勞動教育校本課程,建立學生參加家庭勞動、公益服務、社會調查、研學旅行、職業體驗等方面的評價機制。
(三)融通共進工程
【項目9】初中提質。進一步保持城鄉初中品牌學校的傳統優勢,制訂“一校一案”的質量沖刺計劃,給予質量領跑學校重點的政策支持、激勵機制,切實提升海曙初中教育質量的品牌效應。統籌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城鄉共享,安排公辦初中與民辦薄弱學校結對,開展精準幫扶。完善初中質量管理機制,落實“從起點看發展”要求。創新學生培養模式,加強與高中特色招生相適應的特長生社團建設。加強初中小學銜接,進一步深化學科對接。到2025年,形成一批特色鮮明、優質均衡、社會滿意的家門口的好初中。1/3的初中學校成為省現代化初中。
【項目10】集團聯盟。因校、因地制宜深化集團化辦學研究,進一步發揮區域內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引領作用,放大品牌效應,深入實施名校示范引領工程,持續深化豐富“一長多校、委托管理、兼并融合、結對提升”的“名校+”集團化辦學模式,組建海曙外國語學校、市實驗學校、東恩中學、愛菊藝術學校、海曙中心小學、市實驗小學、鎮明中心小學、廣濟中心小學、知名大學附屬學校等教育集團。到2025年,實現新建學校集團化辦學全覆蓋。
【項目11】圈層共進。按照“志趣相投、同伴互助、靈活機動”的原則,圍繞學科教研、教育科研、育人模式等專題,由教研、師訓等部門牽頭,線上線下結合,分層分類組建,到2022年,每位教師至少融入1個學習圈層。到2025年,建成時時處處人人可學習的、多維度立體化的學習圈層,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教育教學共同體研修模式。
(四)品牌彰顯工程
【項目12】黨建:海教·HUI客廳。通過實施“篤信好學慧民智”“集思廣益匯民意”“不忘初心惠民生”三大行動,將“海教·HUI客廳”打造成一個堅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養的平臺;匯集社情民意,推進教育發展的平臺;回應群眾需求,建設“重要窗口”的平臺。持續推進“一校一品”黨建品牌項目建設,形成機關、學校、單位一體化的“海教·HUI客廳”。
【項目13】學前:園本課程群落。繼承與弘揚張雪門教育思想,秉承張雪門“行為課程”理念,全域構建思想統一、氣質各異的園本課程群落,形成一批以寧波市第一幼兒園“新行為課程”為代表的優質課程。深化區域幼兒園課程改革機制,借力高校及國內外研究機構,推進良好園本教研生態建設。成立張雪門教育思想研究院,打造成為在省內外享有廣泛聲譽和影響力的學前教育學術高地。
【項目14】研訓:月湖之約。在聚焦課堂教學主題研討的基礎上,將“月湖之約”研訓品牌擴大到“教研、師訓、教科、裝備”四位一體的教育研討,在“未來學校”建設、師資隊伍建設、質量品牌創建、深化課程改革、綜合評價改革、“三動課堂”踐行、智慧教育推進等重點領域,開展交流、研討、推廣。到2025年,將“月湖之約”打造成以提升區域教育品質為指向的深度交流平臺和多維度展示平臺。
【項目15】評價:陽光六色花。持續深化“陽光六色花”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改革,不斷完善“德智體美勞”五育與“個性成長”相結合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學校、家庭、社區協同,教師、學生、同伴、家長、社區人員參與的三級五類評價共同體。以“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為導向,搭建既有區域共性、又有學校個性的區域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數字平臺,打造秉承“學生立場,發展導向”理念的學生評價改革品牌。
【項目16】特教:恒愛達敏。探索普特融合的課程建設,形成“布局合理、學段銜接、特普職融合、教康整合”的區域現代特殊教育體系。加快全區布點輻射,建立符合特殊教育標準的現代化學校,探索建立鎮(鄉)教學點或分校;設立特殊教育學前教學點,完善低齡段兒童的教育康復體系;優化區支持性指導中心專職師資配置,提升隨班就讀教育質量;架構特殊教育職高實習與就業平臺;推進自閉癥教康整合研究。提升現代特殊教育信息化發展水平,完善特殊教育的社會保障機制。承辦學術峰會,做大做強海曙特殊教育社區融合模式的“中國樣本”,擦亮“恒愛達敏”海曙特殊教育品牌。
【項目17】家教:海貝養正。切實發揮家庭教育發展指導中心作用,健全區域性家庭教育網絡,推進家庭教育制度化建設。深入實施家庭教育“海貝計劃”,依托“慧智”明家教、“愛馨”入家園、“普惠”聯家校、“養正”蘊家風四個子項目,構建“一體四翼”的家庭教育社區支持體系,積極打造“海貝養正”家庭教育品牌。
【項目18】研學:山海游學。不斷豐富“海之夢”學生社會實踐內涵,借助城鄉地緣優勢,打通四明山與海曙中心城區的空間界限,開發鄞江文化、紅色文化、梁祝文化、天一閣文化、月湖文化等多條文旅研學線路,開設一系列的“文化行走”研學課堂。依托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和營地的研學課程,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打造“古老與現代、傳統與時尚、自然與人文”相結合的“山海游學”文旅融合品牌。
【項目19】文化:百年華章。盤點具有百年歷史的學校和幼兒園,繪制百年名校(園)文化地標,分期分批創建百年校(園)史館,新建海曙百年名校(園)電子博物館,編撰《百年華章·海曙名校》系列叢書,展現海曙豐厚的教育文化底蘊,激勵師生知史愛校,培育愛鄉愛國情懷。
(五)強師鑄魂工程
【項目20】領軍隊伍“曙霞計劃”。從區教壇新秀中選拔50名優秀教師、區級名優教師進入“曙霞計劃”,構建“6+X”能力提升體系,按階段、有步驟地推進名優教師的素養提升。開展“名師骨干拔節揚帆”“甬城教育名家領軍”計劃,到2025年,新增區名優教師200名,市名優教師30名。完善后備干部梯隊建設和城鄉校(園)級干部的融通交流制度。改革“選、訓、管、用”環節,加速培育一批校(園)長后備干部力量,優化校(園)級領導結構。到2025年,新增區名校(園)長10名、市名(骨干)校(園)長10名。
【項目21】班主任“曙潤計劃”。指導學校制訂班主任素養提升“曙潤計劃”,在全區選拔10%的班主任進入區級“曙潤計劃”,推進“新秀班主任”“骨干班主任”“名班主任”梯隊培養。構建“理念-實踐-理論”班主任培訓學習模式,通過名校參訪、跟崗研修等“做中學”的方式,聚焦解決未來人才成長的關鍵問題,潤澤惠及每一位海曙學子。到2025年,新增區名優班主任50名、市名優班主任10名。
【項目22】青年教師“曙光計劃”。制訂《海曙區青年教師“曙光計劃”行動方案》,深入實施“新銳教師夯基啟航”工程,對全區九年教齡以下的中小學、幼兒園青年教師,分學段、分教齡段開展“入職-入格-升格”素養提升行動。由學校與教研室協同,圍繞師德修養、學科專業知識、教學基本功等方面,開展學賽訓一體化培訓。培養一支理念先進、視野廣闊、德才兼備的未來教師隊伍。
【項目23】英才教師“引鳳計劃”。完善教育系統高端人才引進政策,進一步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確保人才“引得來、留得住、用得好”,加快人才增量。全面推進名師名校長“雙引”計劃,探索“一人一策”“一事一議”人才引進機制。到2025年,計劃引入市級以上名特優教師20名。
(六)數智融合工程
【項目24】數字化改革。按照省、市、區數字化改革要求,結合我區教育實際,著力構建未來教育“231”智治服務體系,建立面向教育內部管理的智慧教育平臺及面向社會的“學在海曙”掌上辦平臺,積極打造數字教學、數字服務、數字治理類應用場景,形成一個區域教育數據后臺。聚焦數字賦能、融合創新,利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VR等數字新技術重塑未來教育新形態。到2025年,爭取培育省級數字化創新項目1個、市級數字化創新項目2個。
【項目25】“它山”云課堂。常態化應用疫情期間網絡教學的成功經驗,打造“它山”云課堂公共教育資源服務平臺,推進城鄉優質教學資源共建共享,實現高質量的網絡同步和異步教學及培訓。利用5G、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促進數字學習新空間的研究和應用,云課堂的覆蓋面達到100%,建立突破時空限制的全方位互動性學習和教研的海曙模式。分類分批確定30所學校(幼兒園)開展場景學習實驗,促進學習方式的變革。
【項目26】未來學校。分階段、有步驟統籌推進未來學校的整體建設,深入實施“未來學校研究與實驗”計劃,積極推進STEM教育、腦科學、教師智能助手等實驗項目。分層推進特色、標準、領航系列“未來路線圖”實驗學校創建,積極打造“新場景、新課程、新學習、新技術、新流程”等“五新”未來學校樣板,努力擴大海曙教育對未來教育探索的全國影響力。到2025年,建成全國“未來學校”先行實驗區,建成全國“未來路線圖”特色實驗學校9所、標準實驗學校3所、領航實驗學校2所;建成“智慧校園”示范學校30所,打造“未來教室”6個,基于學科和信息化整合的創新實驗室100個。
(七)合作開放工程
【項目27】結對扶貧。通過多種優惠政策、多種途徑對貧困家庭在讀子女開展精準幫扶,學校、教師制定相應的個性化幫扶計劃,建立“一片區一負責人,一生一責任人”的幫扶機制,幫助其順利完成學業。常態化、可持續性地推進對口支援工作,切實做好對口支援地區的教育幫扶工作。
【項目28】合作辦學。加強與長三角先進地區的教育資源共享,吸引國內外一流院校(所)開展合作辦學。合作共建知名大學海曙分校、海曙研究院,打造區域人才集聚的高地。合作共建附屬學校,積極引進品牌分校,加快薄弱初中轉型提質。加快海曙中學建設,探索市屬高中市區共建共管模式,積極引進品牌高中支持海曙中學高起點辦學。到2025年,與知名大學共建研究院、教學基地2個以上,引進優質高中1所、教育品牌3個。
【項目29】國際交流。加強中小學國際理解教育,幫助學生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有序組織學校出境互訪、師生交流,推動跨文化學習。借鑒國外先進教育理念,推動教育教學深度變革。加強國際理解教育,開設項目化課程,建立2個課程實驗基地,提升本土優秀傳統文化課。為寧波創建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綜合試驗區貢獻海曙教育力量。
五、新時代新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區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及其工作機制,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各負其責的教育領導機制。各級黨委和政府把提升教育品質作為重要職責,保障教育優先發展。相關部門要切實履行支持教育發展的職責,按照本規劃的部署和要求,把教育改革發展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在教育事業規劃、人力資源配置、教育公共投入等方面形成分工明確、統籌有力的運行機制。
(二)加大投入保障。把教育作為財政支出的重點領域予以優先保障,確保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減,確保按在校學生人數平均的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減。健全義務教育教師工資與當地公務員工資收入長效聯動機制,確保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逐步縮小公辦幼兒園勞動合同制教師與在編教師的工資待遇差距。
(三)完善治理體系。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深入推進“雙減”工作,不斷完善校內外協同育人格局。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重塑學校內部治理結構,深化現代學校制度建設。推進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強化督導結果運用,確保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加強對民辦學校和校外培訓機構的規范管理,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
(四)優化發展環境。加強輿論引導,廣泛宣傳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及區域教育改革發展中的先進經驗和典型,積極動員全社會關心支持海曙教育事業改革和發展,全面營造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加強校園及周邊治安綜合治理,健全教育領域重大突發事件部門協同應對機制,進一步筑牢校園安全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