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號: | 677654997/2021-82618 | 組配分類: | 計劃總結 |
發布機構: | 區政務服務中心 | 發文日期: | 2021-02-23 |
公開方式: | 主動公開 | 公開范圍: | 面向全社會 |
一、2020年及“十三五”工作總結
政務服務方面:
(一)優化政務服務平臺建設,推進“一窗受理、集成服務”。一是全面落實“兩集中兩到位”。圍繞區劃調整和機構改革部門職能調整,完善區級政務服務平臺功能。按照“應進盡進”原則,區行政服務中心進駐部門增加到30個職能部門、6個公用事業單位,成立集士港分中心、人社分中心、戶證分中心,區不動產登記服務中心、區婚姻登記中心,辦理事項增加到1934項政務服務事項,審批服務事項進駐率和窗口辦理率達到100%。二是創新建立“審批考級制”體系。全省首創“審批考級制”,推進“一窗受理、集成服務”,實現區、鎮(鄉)街道、村(社區)三級政務服務平臺全覆蓋。累計培訓2萬多人次,培育各級政務服務窗口“全科醫生”700余名,327人取得相應的技能等級證書。“審批考級制”相關做法得到時任省委書記車俊、寧波市委書記鄭柵潔等省、市主要領導肯定,并在全省推廣。三是大力推行“無差別全科受理”。成立全市首個跨區塊無差別全科受理大廳,實現22個部門965個政務服務無差別辦理。開展以“最小顆粒度”為核心的系統化改革,提供精準化填報指導。目前,已對369項事項梳理出1197套個性化材料清單和材料模板。智慧大廳“無差別受理”顆?;到y榮獲第四屆(2018)中國“互聯網+政務服務”提名獎和50強優秀實踐案例。四是深入開展“家門口”智慧審批網改革。積極推進基層政務服務平臺標準化建設,大廳窗口統一設置成“綜合窗+社會保障+民生事務+24小時自助”的“4+X”模式,鎮(鄉)街道、部門基層站所、水電氣線等辦理事項向公共事務服務中心全集中。在區級、鎮(鄉)街道以高橋鎮民樂村和長樂社區為試點,全市率先實現村(社)24小時“家門口”服務,解決群眾在窗口開放8小時外不能辦理相關業務的難題。政務服務自助終端可辦301項事項,自助終端辦理總量達20674件,全市排名第一。
(二)創新審批服務方式,提升政務服務效能。一是健全推進協調機制,促項目落地。成立基建項目聯合審批服務推進辦公室,推行項目快速審批法,編制《海曙區政府和企業投資項目審批服務指南》和《海曙區基本建設項目報批一本通3.0版》,采取“會商會審”“一站式、全過程”、容缺審批、模擬審批、樁機先行等服務模式,解項目審批鏈之難題。試水水電氣網“一站式”報裝,提前介入,探索施驗并行,實現“竣工之日領證之時”。二是推進政務服務改革,優營商環境。推廣部門項目創新改革領銜制,推進全區政務服務職能部門牽頭或參與攻堅改革創新項目。全省首創“涉路施工許可”事項告知承諾制,辦理所需材料由改革前11項壓縮至4項,審批期限由20個工作日壓縮至當場即辦。全省率先完成3.0新賦碼政府投資項目100%“階段申報”,實現工業用地出讓“標準地”100%。實現企業開辦“零收費”一日辦結,藥品、醫療器械和食品、工業產品生產部分許可事項試行告知承諾制。實現不動產登記進法院、進銀行、水電氣一窗聯辦,二手房過戶全程網辦。三是探索“一件事”改革,強協作能力。建立“一件事”發現機制, 在全面落實省定41件“一件事”的基礎上,創新推出“征收房屋不動產權注銷一件事”、“租賃房屋落戶一件事”、“水電氣網報裝一件事”、“涉路施工許可一件事”、“大型醫療機構設立一件事”、“公益性公墓審批一件事”等9項“一件事”樣本,壓減群眾辦事時間90%以上。四是推出特色服務,延服務觸角。依托“四個平臺”網格員資源,推出村(社)“20+X”特色代辦服務,實現清單內事項“服務到家”,針對海曙區轄區內80周歲以上高齡老人、獨居孤寡老人、殘障失能居民、失獨家庭等四類人群,六部門聯合推出72項政務服務事項“家門口”辦,已累計服務1.7萬余人次。
(三)聚焦問題發現解決,打造暖心服務團隊。一是創新“陪辦制+審聯體”政務服務模式。全區政務服務窗口推行“陪辦制”,各級領導、干部通過全程陪同群眾辦事,在浙政釘上搭建“陪辦制”管理平臺,以動態化、實時化、智能化的統計管理,高效提升政務服務水平。目前,全區已開展陪辦1435人次,發現各類問題及改革意見700余條。針對陪辦中發現的“疑難雜癥”,創新構建“審聯體”機制,目前,已協調解決農村牙科診所設立、護士執業延續、婚姻戶籍信息不一致、不動產權及水電氣注銷等問題20余個。二是建立“全過程”跟蹤代辦隊伍。自2017年8月以來,建立“代辦員+輔導員+協調員”三員合一代辦員團隊,暢通審批職能部門和項目業主的溝通渠道,以“一月一訪、一月一會、一月一督”工作機制,深入開展“三服務”代辦活動,確保重點項目服務無死角。目前,電話服務27000余次,跟蹤監測項目500余個,代辦服務項目297個。三是完善幫辦代辦服務體系。推行“星·心”服務評價機制,推出評聘分離制度,開展競聘上崗,打造27℃暖心式服務體系。開設“27°C暖心服務吧”,以“肩并肩”的“幫辦服務”模式,提供一對一咨詢輔導服務。四是助力惠企惠民政策實施。為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在區行政服務中心和17個鎮(鄉)街道公共事務服務中心開設專窗22個,落實專人26人,開展惠企惠民的政策咨詢和窗口受理。目前,已受理咨詢44871次,受理申報企業594388家,惠及企業員工數24246人,補貼金額2743.9萬元。推進“甬易辦”平臺政策上線,政策兌付“一鍵到賬”。目前以完成30個二級賬戶開設工作,“甬易辦”平臺上線政策21條,累計兌付153筆,兌付金額1242.5萬元。
公共資源交易方面:
(一)創新交易模式,提升服務。一是全面啟用“政采云”平臺。實行所有政府采購項目進政采云,推進公開招標項目電子化開評標,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形式安排專人提供咨詢服務,最大化發揮“政采云”電子平臺效用。全市率先開始“全省一張網”超市供應商審核和商品入庫工作,截至目前,共完成企業入庫303家,商品上架48477件,為海曙企業參與全省政府采購打通渠道。二是完善工程項目招投標電子化平臺。創新使用釘釘視頻直播平臺,實施工程建設項目線上“直播招投標”,于3月17日率先完成寧波首例疫情防控期間開評標。目前,已完成35個公開直播招標項目。全市領先開發“限額以下工程建設電子選取系統”,通過線上報名、標書上傳、隨機選取中標人,實現招投標“零次跑”。三是上線農村產權交易阿里線上拍賣系統。對農村產權交易項目,采用阿里線上拍賣系統,通過網上在線進行的競價方式,簡化交易流程。相比較傳統拍賣,只需將編輯的文本上傳至后臺進行發布,然后等待成交,期間競買人報名交保、參與競價、競價成交均在線上進行,競買人只需線下交易標的,實現交易“只跑一次”。創新交易模式,提升效率。四是探索工程項目新型招標模式。實行工程總承包項目招標、全過程工程咨詢招標模式、評定分離等招標辦法,提高招投標效益。推行容缺受理招標方式,前置審批程序以承諾制方式,先發布招標公告待開標前再補齊,優先保障重大民生項目,目前,已有89個項目采用以上方式招標,中標金額70余億元。
(二)優化交易監管,確保規范。一是把牢交易項目審核關。制定家具類、廚房設備類、物業管理類、綠化養護類等采購文件標準文本,取消本地辦公場所、稅收等條款作為投標條件和加分條件,進一步規范交易活動。二是把牢交易項目考核關。開展代理動態考核,針對各代理機構在區、基層兩級平臺項目招標服務,開展“一標一評”。并在區公共資源交易網站上,每季度、年度公布服務評價結果。三是把牢交易項目評價關。在集中采購項目上,依照采購人需要,開展項目集中驗收,邀請項目評標專家,根據招投標文件、雙方合同內參數、條款等進行現場驗收,確保中標方高質高效履約。在工程項目上,開展標后評估,每年隨機抽取兩個項目進行標后評估,既對代理機構開評標組織情況進行抽樣檢查,也對評標專家打分進行評價把關。四是把牢鎮(鄉)街道督導關。要求各鎮(鄉)街道參照《海曙區限額以下政府投資項目交易管理辦法(試行)》,自行制定本區域交易管理辦法,并向監管中心進行審核、備案。在放權的同時實現監管,每年不定期抽查交易項目,對不規范之處進行整改;針對業主、投標人電話投訴、質疑的項目,實地檢查項目情況。
(三)延伸服務觸角,提升效率。一是實行企業減負政策。2018年5月起,全市首推“政采貸”,運用政府采購信息擔保融資合作機制,減輕中小企業資金壓力。2020年3月1日,政府采購項目開始免收投標保證金,已收退的項目已全部辦理清退手續,預估全年可為企業節省流動資金周轉1500萬元。二是全面扶持小微企業。對于非專門面向中小企業的政府采購項目,在采購文件中明確相關規定,對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將監獄企業和殘疾人福利性單位視同小型、微型企業,在產品價格上給予6%-10%的扣除,用扣除后的價格參與評審,提高中標概率。三是優化服務促進效益提升。根據區財政年度項目預算計劃,對全年政府采購量大的單位進行提前介入,上門指導政府采購工作開展,并主動引導業主單位合并同類項目進行集中采購,提高交易效率。同時開展招投標工作“回頭看”,跟蹤回訪上一年度情況,并對接下一階段交易工作。此外,結合“三服務”活動,主動聯系鎮(鄉)街道及企業,上門開展政策宣講、文件解讀、解決項目難題、指導招投標工作開展。
二、2021年工作思路
政務服務方面:
(一)全速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一是繼續推進政府數字化轉型改革。不斷提升“最多跑一次”各項改革指標,簡化辦事流程,推出更多智能“秒辦”、“秒批”、無感“智辦”事項,政策兌現“一鍵直達”,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二是拓展完善“一件事”辦事情景。廣泛發動“一件事質檢員”,檢驗“一件事”實施是否順暢、簡便,并進行調整優化。對改革過程中碰到的新情況新變化進行“一件事”開發,通過大數據統計分析出群眾辦理“一件事”頻次及時間,進一步延伸拓展“一件事”實施范圍。三是持續開展政務服務改革創新。推廣政務服務改革創新項目領銜制,鼓勵更多的職能部門參與改革創新,探索實施,打造優質“海曙樣本”。四是深入推進政務服務“陪辦制+審聯體”。不斷完善“陪辦制”系統建設,優化“審聯體”運作機制,實現問題及時收集、陪數據實時匯總、經驗實時共享,問題解決情況實時反饋,為職能部門精簡材料、優化流程等改革出謀劃策。
(二)全力打造智慧政務中心。一是完善信息化建設方案,完成新中心順利搬遷。結合政務服務2.0建設,科學設置大廳區域組成,優化業務動線設計,線上線下立體融合、無縫對接,實現“新大廳、新服務、新體驗”。二是建設數字駕駛艙,提升管理效能。加大信息化、數字化運用,實現專題分析、科學決策,更好推動政務服務便民、利民、惠民。三是建設AI政務服務知識庫,強化智能導服功能。依托顆?;崂沓晒?,通過語音熱線、網絡在線、現場機器人三大場景的應用,探索云端幫辦、遠程幫辦、在線指導,實現智能咨詢導引,事項分流辦理。四是探索“家門口”建設,完善三級聯動綜合服務體系。政務服務2.0平臺向鎮(鄉)街道、村(社區)延伸,形成自助為主、幫辦為輔、窗口兜底基層服務模式,開展場景化服務。梳理可延伸下放至村(社)及小區自治站的可辦事項,推進政務服務自助終端建設,社區政務服務自助終端覆蓋率達80%以上,村政務服務自助終端覆蓋率達35%以上,實現三級“無差別受理辦理”,讓群眾就近“家門口”辦。
(三)全面推行基建投資“全過程一站式”服務。一是打造基建項目審批“一站式”平臺。結合新行政服務中心區域改造,推行基建投資“一站式、全流程”服務,通過投資項目在線監管3.0平臺、“審批段長負責制”、自助服務、5G服務,實現基建審批信息化、智慧化、一網通辦的目標。二是繼續深化項目管理服務系統。運用“政務釘盯項目”管理系統,提高服務效率,代辦服務向智能化、數字化轉變,完善統計功能,運用數據分析,全面掌握項目情況,為代辦服務提供有力支撐,實現項目服務“一庫統管”。三是持續推行快速審批。繼續推行快速審批工作法,運用模擬審批、容缺審批、聯合審批等創新方法,快速推進項目落地。繼續探索水電氣網“一站式”報裝。四是建立施工監理監督機制。聯合住建、招標辦等職能部門,加強對項目施工監理的管理與監督,建立信用名錄庫,確保投資項目順利完成,實現項目竣工即領證的總目標。
(四)全心打造“27°C”暖心服務團隊。一是加強中心隊伍建設。在行政服務中心設立“雙建”黨委,分區塊設立黨支部,通過派駐單位黨組織以合約的形式,約定對派駐中心黨員的教育和管理職責,確保派駐中心黨員“雙管理”。二是制定配套運行機制。按照新行政服務中心實際,制定“大中心”配套運行機制和管理方案,進行統一規范管理。開發中心智慧化管理系統,實現督查管理和服務保障智能化。三是全面實行審批考級制。培養一支業務全面、服務態度好、穩定性強的窗口人員隊伍,打造一支服務意識強、服務效率高、業務技能精、工作作風好的審批人員隊伍,培育一支基層幫辦代辦全能型人員隊伍。四是狠抓政務服務“好差評”工作。針對“好差評”系統反饋的群眾意見、建議,協調全區各政務服務機構疏通群眾辦事堵點、難點問題,進一步方便群眾辦事,提高群眾辦事滿意率。
公共資源交易方面:
(一)完善共同監管機制,深化農村產權交易監管。一是根據《寧波市公共資源交易管理條例》,配合出臺《公共資源交易活動監督管理辦法》、《公共資源交易見證服務規定》等配套文件,對工程建設項目招投標環節實行集中監管,對工程建設項目招投標以外的公共資源交易實行公共資源交管部門與行業主管部門共同監管。二是通過深化機構改革,理清集中監管和共同監管邊界,明確監管流程和工作銜接機制,制訂共同監管的分類實施細則,形成監管合力,規范公共資源交易管理體制和交易運行機制,有效推進公共資源交易工作科學化、規范化運轉。三是深化推進農村產權交易工作,開發農村產權交易競價系統,拓展農村產權交易范圍,減輕農村產權交易成本,出臺農村產權交易細則,規范農村產權交易行為,有效構建農村產權交易體系。
(二)完善交易“一張清單”,拓展平臺覆蓋范圍。一是系統梳理公共資源類別和范圍,完善全區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目錄,形成公共資源交易全區“一張清單”,根據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要求,適時調整并公布公共資源交易目錄。二是嚴格執行《公共資源進場交易目錄》,推動各類公共資源交易項目進入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堅持清單內公共資源交易應進必進,做到平臺外無交易。三是擴大平臺交易范圍,由原來的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政府采購、農村產權交易等,逐步擴大覆蓋到適合以市場化方式配置的資源資產、環境權等各類公共資源,不斷加強市場監管。
(三)完善“互聯網+”交易系統,構筑指尖上服務平臺。一是切實推進全區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標準化建設、智能化管理,加快公共資源交易全流程電子化建設進程,完成不見面開標、遠程評標等系統開發,應用互聯網思維、虛擬化、數字證書、視音頻直播傳輸等先進的技術手段,實現交易項目交易文件審核、場地預約、信息發布、文件下載、質疑和澄清答疑、專家抽取、開評標、結果公示全過程網上公開,實現“交易零跑腿”。二是開發公共資源交易市場主體信用評價系統,統一規范我區限額以下公共資源交易管理,優化營商環境。三是打造更為便捷的指尖上服務平臺,開發交易平臺“手機APP”,對接公共資源交易、服務平臺,提供項目公示公告查詢、投標報名、閱覽交易文件、下載交易文件、查閱法規動態信息等功能服務。
(四)建立交易數據分析系統,構建信用體系整合共享。一是積極探索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新技術在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的應用,完成公共資源交易數據實時歸集、匯總、分析系統開發,形成全方位信息數據鏈和大數據智能化監管格局,實現公共資源交易信息“一張網公開、一站式查詢”,研發分析市場主體交易數據,通過交易行為關聯分析模型,捕捉、還原圍串標痕跡,為交易預警研判監管提供依據,打造“智慧海曙”新名片。二是落實公共資源交易聯席會議制度,建立公共資源交易誠信檔案及失信主體“黑名單”制度,構建公共資源交易市場主體各類信用信息的公開力度和共享制度,依法依規開展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維護公共資源交易市場公開公平環境。
(五)強化隊伍學習培訓,夯實基層交易站建設。一是編制《海曙區公共資源交易政策匯編》,以及公共資源交易“一本通”,定期組織招標人、投標人、招標代理機構、基層交易站等從事公共資源交易的人員業務學習,努力提升業務水平、服務意識、工作效能以及市場交易主體的滿意度。二是加強對鎮(鄉)、街道交易站的指導、培訓和考核,打造基層交易站標準化示范點,以點帶面,不斷推進基層交易站向縱深發展。三是建立健全廉政風險防控長效機制,深入開展廉政警示教育,強化崗位風險防范,全面構建起“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確保公共資源交易活動的公平、公正、公開。
三、“十四五”工作思路
(一)“智慧化”賦能,優化政務服務平臺。全面推進整體智治政務服務體系建設,構建區級、鎮(鄉)街道、村(社)三級平臺與公共事務服務互聯互通的“一體化”政務服務體系,全面建設“移動辦事之區”,推廣網上辦、掌上辦等辦事模式,提升“自助為主、幫辦為輔、窗口兜底”服務水平。
(二)“電子化”交易,提升公共資源環境。全面建設政府采購、工程建設、農村產權、其他交易等領域的“電子化”平臺,實現“全過程、全領域、全方位”在線交易。構建以“信用+智慧”為核心的新型監管機制,通過信用監管與智慧交易雙輪驅動,營造良好營商環境。
(三)“無感”政務+交易,提升服務新能級。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構建政務+交易服務智能立體感知體系,在數據共享互認互用的基礎上,實現對企業群眾辦事需求的精準預判、即時感知、定向推送和智能處置,讓企業群眾在“無感體驗”中辦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