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JIZZ视频,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男人用嘴添女人下身免费视频,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索 引 號:002943395/2018-85287
  • 文件編號:海政發〔2018〕51號
  • 規范性文件統一編號:BHSD00-2018-0004
  • 主題分類:區政府規范性文件
  • 發布單位:區政府辦公室
  • 成文日期:2018-08-08
  • 公開方式:主動公開
  • 有效性:廢止
  • 政策原文:
  • 政策解讀: 文字解讀> 圖片解讀>
寧波市海曙區人民政府關于大力發展現代都市農業的若干意見
發布日期:2018-08-10 14:20 來源:區政府辦公室 瀏覽次數:

各鎮(鄉)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區政府各部門、各直屬單位: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關于鄉村振興戰略的決策部署,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發〔2018〕1號)、《中共寧波市委辦公廳 寧波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開展“六爭攻堅、三年攀高”行動的實施意見》(甬黨辦〔2018〕24號)、《關于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努力打造城鄉高度融合標桿區的若干意見》(海黨〔2017〕51號)和區第九次黨代會精神,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結合海曙實際,現就大力發展現代都市農業,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

總體要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發展思路,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強生產、保供給、促增收為目標,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農業規模化、設施化、生態化、信息化建設為重點,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拓展農業生態、生活功能,促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抗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加快推進現代都市農業建設。

主要目標:根據寧波綠色都市農業示范區“152211”工程建設要求,力爭到2020年我區基本建成以省級現代農業園區為核心,集農業可持續發展園、特色農業強鎮、農業全產業鏈、現代農業莊園、多彩農業美麗田園示范基地、精品農業風景線等為一體的現代都市農業示范樣板和平臺,形成市場競爭力強、農民致富快、農業效益高和可持續發展的現代農業發展新常態,使海曙現代都市農業建設走在省、市前列。到2035年,高水平鄉村振興基本實現,全體農民共同富裕走在省、市前列,農業現代化率先實現。到2050年,高水平鄉村振興全面實現,全體農民共同富裕高標準實現,農業現代化高水平實現。

到2020年實現以下目標:

——農業產業基礎進一步夯實。全區實現農業增加值年均增長3%,農產品加工值達到60億元。

——農業經營體系進一步完善。建成運作規范化的專業合作經濟組織100家以上,農村土地流轉率穩定在80%,規模經營率提升至70%以上。

——農業科技支撐進一步增強。創建省級現代農業園區2個、農業可持續發展示范園3個;建設美麗牧場10家,全區60%以上畜禽養殖場達到美麗牧場標準;培養新型職業農民300名。

——農業安全保障進一步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檢合格率達到98%以上。

二、主要措施

(一)優化產業規劃布局,發展高效農業

1.推進現代都市農業示范區建設。按照“優質高效、特色精品、綠色生態、美麗田園、產業融合、健康養生”的要求,區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推進省級現代農業園區、農業可持續發展示范園、特色農業強鎮、示范性農業全產業鏈、多彩農業美麗田園示范基地、現代農業莊園、精品農業風景線等創建,推動農業發展從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十三五”期間計劃安排5000萬元區級專項資金。

2.大力推進休閑農業。扶持農業觀光旅游、森林生態旅游項目,著重培育精品項目,打造多條精品農業風景線,突出旅游觀光、生態休閑、健康養生、鄉土風情,達到服務城市、致富農民的目的。

3.大力發展特色優勢農業。完善和落實主導產業區域布局規劃,制定針對性的政策措施,明確發展方向。做大做強中藥材、藺草、林特果蔬、花卉、生態特色養殖等主導產業,區財政每年安排500萬元,扶持綠色畜產品基地、林下經濟復合栽培基地及特種水產養殖基地等農業產業化精品基地建設。

4.積極實施名品牌戰略。積極開展“全國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創建工作,繼續培育名品牌農產品,進一步擴大農產品市場占有率。對新獲得國家馳名商標、中國名牌農產品的獎勵30萬元;對新獲得省名牌農產品和寧波市名牌農產品的,分別給予10萬元和5萬元獎勵。對新獲得浙江省區域名牌或省區域公用品牌、中華老字號的,給予20萬元獎勵。對新獲得國家級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的,給予20萬元獎勵。鼓勵食用類農產品注冊商標,對注冊成功的每件獎勵0.3萬元;對注冊集體商標或證明商標的每類獎勵1萬元。對新通過美國FDA、歐盟等國際認證的,給予適當獎勵。

5.努力促進農產品流通。推行“建市場、設窗口、進超市、辦展銷”等營銷方式,擴大農產品銷售渠道。積極探索連鎖經營、配送、經紀人、農產品電子商務等新型流通方式。大力支持企業到境外開設窗口、創辦分公司,著力培育多層次、多類型的市場營銷網絡。鼓勵企業參加國內外農產品博覽會、展銷會和推介活動等,擴大農產品的市場營銷空間和領域。區財政安排專項資金,用于農產品市場建設和流通服務。

6.充分發揮科技支撐作用。加大對農業科技的投入,用于農業的區級科技經費增幅與財政增幅保持同步。深入推進科技創新和體制創新,實施鄉土專家隊伍建設工程,加快推廣應用先進適用技術,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進種子種苗工程,強化種質創新,積極引進新品種,加大良種更新推廣力度,對取得顯著成效的單位和個人給予一定獎勵。加快推進農業企業、民營農業研發機構建設,積極實施農業科技重大項目獎勵制度,對列入國家級、省級和市級的工程(技術)中心,分別獎勵150萬元、50萬元、30萬元。支持民營農業科研機構發展,對農業科研機構的設備購置經費,區財政適當進行補助。對主持制定行業標準,并確定為國家級標準和省地方標準的企業分別獎勵20萬元和10萬元;對參與制定行業標準,并確定為國家級標準和省地方標準的企業分別獎勵10萬元和5萬元。

7.不斷提高農業機械化裝備水平。大力加快農機裝備高端化、作業自動化、管理信息化、經營組織化發展進程。著力推進農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改善農機裝備結構。引進、示范和推廣一批與我區主導產業、優勢產業、特色產業相匹配的先進、適用農業機械,全面實施農業機械購置補貼政策,在基本實現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數字農業”技術的應用與推廣,全面加快農業“機器換人”步伐。著力發展、健全各類設施農業、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機化示范基地建設,抓好農機安全生產工作。區財政每年安排資金,用于農業機械化事業的全面發展。

(二)改善生產環境,發展生態農業

1.積極發展農業循環經濟。著力做好以節水農業、農業生態新模式推廣等為重點的農業循環經濟文章。通過節地、節電、節水、節肥等措施,大力建設以節水灌溉為重點的節約型農業;大力推廣藺草茬晚稻生態直播、小麥稻草覆蓋栽培技術;著力做好以節水、潔水漁業、稻漁混(輪)養等為重點的漁業循環經濟。加大農業面源污染的監測、治理力度,繼續全面推行測土配方工作,推廣使用商品有機肥和采用生物、物理等農作物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減少化肥農藥對環境的污染。加快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建立林木枝條循環利用示范點,鞏固農資包裝廢棄物統一收集、集中處置工作成果。大力開展養殖尾水治理,對重點養殖單位開展水質監測,推廣稻蝦混(輪)養生態漁業技術。

2.有序發展畜牧業。合理調整養殖布局,支持畜牧業綠色發展。強化畜禽養殖污染防治長期作戰意識,繼續關閉禁養區內畜禽養殖場和“低小散亂”畜禽養殖場。樹立公共安全意識和畜產品質量安全意識,重點推進動物疫病防控、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畜禽定點屠宰、家禽凈膛“殺白”上市、“瘦肉精”等違禁物質的企業自檢和監督抽檢等工作,繼續實施動物免費免疫政策。區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建設、改造、整治、提升一批以種養緊密結合、資源循環利用為特點的畜禽養殖場,推進“美麗牧場”建設。

3.加強農村生態建設。全面實施生態公益林工程,逐步加大公共財政的補償力度。大力開展植樹造林、美化家園活動,重點是推進四明山區域生態修復與產業轉型、森林質量提升、平原綠化和村莊綠化。加大森林防火和林區治安整治力度,加強林業有害生物綜合防治。聚焦農村水環境提升,堅持專項工作和日常養管相結合,開展科學調水、科學劃界工作,加速水系循環,加大河道保護,提高水體自凈能力。落實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著力實施農村飲用水鞏固提升工程,確保農村飲水安全。提升河湖庫塘日常養管,加強內河、水庫集雨區保潔,推進河湖庫塘常態化清淤,實現水體的面凈水清。

4.實施“走出去”戰略。抓住“一帶一路”建設良好契機,鼓勵農業企業采取設立境外辦事處和技術中心等多種方式“走出去”,支持加工企業到海外建立糧油、乳制品、肉制品等大宗農產品原料基地;鼓勵開展對目標國法律、政策、標準、貿易規則等研究和服務;鼓勵有實力的農業企業并購、合資海外企業。鼓勵藺草加工、畜牧業等方面的農業龍頭企業向區外拓展基地,區財政每年安排資金,在土地租賃、畜牧業合作社建設,以及應急貯備豬調用等給予補助和獎勵。

(三)構建立體網絡,打造安全農業

1.切實抓好糧食、經濟作物生產和糧食安全。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安全,對糧食、經濟作物規模種植,良種繁育和儲備,新品種新技術引進、試驗、示范和綠色高效示范方建設,商品有機肥、作物配方肥應用及推廣,病蟲害預測預報、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融合及農資儲備等給予補助。加快優良品種和農業新技術的推廣,加快構筑供給穩定、調控有力、運轉高效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

2.注重農業生產安全。建立規范化、制度化的應急機制,保證搶險救災工作高效有序,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加大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落實森林防火、田間作業安全,重大動植物疫情監測和應急處置,氣象預警預報、防汛防災等責任制。

3.加強農產品質量監管。加快推進綠色無公害認證,認證級別逐步向綠色食品認證、有機食品認證、森林食品認證、國家級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認證過渡。加強農業標準化建設,完善制定區級農業標準,繼續強化源頭管理,健全安全監督抽查制度,建立特色農產品的質量標準體系和檢測檢驗體系,加快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并逐步推行二維碼。加強漁業標準化建設,開展漁業“三品一標”認證,推進健康示范養殖場建設,開展水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點、上市合格證制度建設,開展初級水產品檢測。按照安全、優質、環保、高效的要求,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建立完善農業標準體系、示范體系、推廣體系、檢測體系和追溯體系,加快農產品生產、加工和營銷的標準化建設,進一步推行ISO9000、ISO14000、HACCP等質量管理體系認證,鼓勵企業開展GAP、GMP認證。對農產品質量達到安全標準,并經相關認證的無公害產地(產品)、綠色食品、森林食品、有機食品、國家級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及創建區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示范點的分別給予相應資金的補助。

4.建立農業政策性保險體系。在現有農險參保品種44個、承保農戶1.2萬余戶的基數上,有效推進農戶需求摸底和新險種論證,并組織力量完善條款的修訂。繼續穩定農業保險金額,不斷提高農戶的保險意識,增強我區農業抗災保豐收能力。區財政安排專項資金給予保障。

5.發揮農業擔保基金作用。進一步完善擔保機制建設,提高市場化運作水平,逐步增加擔保基金的額度。繼續擴大擔保范圍,實行滾動發展,為緩解農民創業難、貸款難發揮應有作用。

(四)創新農業經營機制,培育經營主體

1.積極推進土地規模經營。提高組織化程度,實現分散式經營向規模化、集約化經營轉變,通過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現代農業經營主體的帶動,不斷提高土地單位面積的產出率。以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為契機,進一步理順承包關系,在堅持家庭承包責任制的基礎上,最大限度促進土地流轉,并在提升土地流轉效益上做深、做實文章,積極探索招標承包、股份合作等流轉新模式。區財政每年安排2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推進土地規模經營。

2.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通過完善政策、加大扶持、強化服務、規范管理,培養一批“觀念新、有文化、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有情懷”的新型農業人才。對年齡45周歲(含)以下,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專及以上學歷,在海曙區專職從事農業生產經營,且達到一定規模的自主創業者,年齡在35周歲(含)以下,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專及以上學歷,在符合規定條件的海曙區農業生產經營主體聘用就業的全日制大學畢業生,區財政每年安排100萬元左右予以扶持補助。在農民繼續教育、農業項目申報、農業科技項目立項、農業成果審定等方面給予我區農業科技人員同等待遇。繼續開展農民職業技術培訓、遠程學歷教育和農村勞動力轉移等培訓。

3.做強做精農業龍頭企業。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致力引進培育科技含量高、產業鏈長、關聯度大、環境影響小、可循環利用的農產品加工項目。區財政每年至少安排300萬元用于區級(含)以上農業龍頭企業技術改造,并對能帶動當地產業、企業信譽好的龍頭企業給予技改貼息補助。對新進入國家、省、市、區級農業龍頭企業,分別一次性獎勵50萬元、20萬元、5萬元、4萬元。

4.著力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構建現代都市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小農戶和現代都市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在做大做強農業龍頭企業的基礎上,區財政安排專項資金用于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的培育工作。著重做好合作社帶頭人市場經營理念、農產品質量安全和政策業務的培訓,創建各級示范性農民專業合作社、各級示范性家庭農場和農資經營示范店等,激勵獎勵綜合素質好、管理水平高、品牌意識強、市場開拓廣、服務能力強的優秀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力爭到2020年全區省、市級示范性家庭農場分別達到10家和20家,區財政將安排專項資金予以扶持。加快發展集技術、信息、融資、營銷于一體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和電商平臺,更好地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后和生產、加工、銷售全方位服務。

5.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延伸農業產業鏈,提升價值鏈,著力構建農業與二三產業交叉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積極申報創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縣(區)。區財政安排專項資金扶持藺草、糧食等傳統優勢農業產業的發展,開展省級示范性農業全產業鏈建設,探索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和旅游、健康、文化、信息等產業融合發展新模式。

(五)完善基礎設施,提升保障能力

1.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加強信息技術、智能技術在農業領域的運用,加快農業基礎設施、裝備與信息化、互聯網的深度融合,積極發展“智慧農業”和“農業+”。繼續推廣智能化設施大棚、病蟲害診斷和農業地理信息等信息化建設和畜牧監管系統、農資信息化監管系統、漁業數據監控系統建設,提升農業信息化服務水平和監管能力。加強農產品市場監測,完善供求信息預測預警平臺。完善自然災害預警網絡,整合氣象災害預測預報系統、水情水文監測系統、防汛指揮系統、漁業信息系統,提高防災能力和氣象服務水平。加快建設標準統一、實用性強的公用農業數據庫,推動農業信息數據收集整理規范化、標準化。加強對農民的信息知識基礎教育,有效擴大信息服務覆蓋范圍,促進信息服務進村入戶。區財政安排專項資金,支持信息服務平臺和農技特派員、信息員、高級農技人員隊伍建設。

2.加大農業執法力度。實施依法護農行動,完善執法設施和制度,推進執法體系規范化,加快推進農資信用體系建設,繼續開展各類專項整治行動,確保農產品、農資市場規范和安全。堅持水政執法與水法宣傳兩手抓,重視執法隊伍建設,強化執法制度完善,積極開展“無違建河道”創建,全力維護水事秩序,為水利事業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基礎保障。加強動物衛生監督能力建設,穩定基層動物防疫員、檢疫員(基層兩員)隊伍,加大動物防檢疫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提升重大動物疫病防控能力。加強植物檢疫,推廣無害化的病蟲害防治技術,快速有效控制重大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加強有害生物的防控工作,遏制外來入侵生物災害。

3.加快水利設施建設。提高農田水利化,強化標準化管理,確保旱澇保收。加快水利重點工程建設,標準江塘、水閘維修加固,水庫(山塘)除險加固,開展生態小流域治理,推進農田水利建設。繼續實施“千里清水”河道整治工程,廣泛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推動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大力實施灌溉區改造和農業節水工程,充分發揮水利設施“防洪減災、生態水源、水利服務”的功能,全面提高農業抗自然災害保豐收能力。

4.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與管理。全面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政策措施,建立重大建設項目占用選址認證制度,加強耕地保護,堅守耕地數量、質量和生態的“三位一體”保護體系。加快高標準農田和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大力實施田園潔化、美化、彩化行動。繼續推進水產養殖池塘標準化示范建設,在確保耕地保護的前提下,提升漁業設施化基礎。推進林區道路建設,推動森林生態保護和林業產業發展。加強新型智能農業設施裝備研發和引進,改善農業設施裝備,加快推進蔬菜、茶葉、畜禽、水產養殖等特色產業的全程機械化,建設一批智能溫室、肥水一體、無土栽培、工廠化養殖等設施。積極推廣沼氣池、凈化池、秸桿氣化、小水電、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技術,加強日常巡查,及時清理已納入關閉范圍畜禽養殖場中的廢棄沼氣池等各類地埋式設施,以消除安全隱患。

三、保障措施

(一)統一思想認識。大力發展現代都市農業是全區上下的共同任務,意義重大,任務艱巨,必須形成合力,齊抓共管。全面貫徹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定信心,突出重點,抓住關鍵,求真務實,開拓創新,著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努力提升公共服務能力,不斷創新農業管理模式,大力營造農村和諧氛圍。

(二)加強組織領導。各級各部門要把建設現代都市農業作為重要議事日程抓實抓好,進一步支持農業、關心農民、服務農村,形成統一行動、積極主動、多方聯動建設現代都市農業的大環境,逐步形成黨委領導、政府引導、部門協作、農民主體、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各涉農部門要進一步強化和延伸行業管理、行政執法、技術推廣和公共服務等職能,創新工作方法,拓展工作內容,強化服務質量,努力提高為農服務水平。各鎮(鄉)街道要履行好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的職能。尤其要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增強服務現代都市農業的能力和效率,提高農村基層組織在廣大農民群眾中的威信和地位。

(三)加大政策扶持。積極運用稅收、貼息、補助等多種經濟杠桿,鼓勵和引導工商企業、科研院校、鄉土人才等社會力量參與建設現代都市農業,逐步建立起多元化、多渠道的農業投入機制。進一步完善和落實鎮(鄉)街道農業發展基金,確保涉農人員、機構、編制、經費到崗到位。

(四)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切實發揮農民在鄉村振興中的主體作用,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把維護農民群眾根本利益、促進農民共同富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促進農民持續增收,不斷提升農民的幸福感。

本《意見》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寧波市海曙區人民政府

                              2018年8月8日

(此件公開發布)